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5.此外,天使天堂如此浩大,以致它与人体的每一个部分相对应,成千上万个个体对应于每一个肢体、器官和内脏,还对应于各自的每种情感。我蒙允许得知,就其一切对应而言,该天堂若不凭借众多星球上的居民,是绝无可能存在的。天堂与主对应,人就其每一个细节而言,与天堂对应,以致在主眼里,天堂就是一个规模宏大的人,可称作巨人(AC 2996, 2998, 3624-3649, 3636-3643, 3741-3745, 4625)。关于人及其所属一切事物与巨人,也就是天堂的这种对应关系,已通过记事被大体描述出来(AC 3021, 3624-3649, 3741-3751, 3883-3896, 4039-4051, 4215-4228, 4318-4331, 4403-4421, 4527-4533, 4622-4633, 4652-4660, 4791-4805, 4931-4953, 5050-5061, 5171-5189, 5377-5396, 5552-5573, 5711-5727, 10030)。
4809.“当人子在祂荣耀里来临的时候”表示当神性真理在它自己的光里显现时,如每个人死亡之时的情形;因为那时,他进入天堂之光,在这光里能理解何为真理与良善,并由此知道他的性质。就圣言的内义而言,“人子”是指神性真理方面的主,因而是指出自主的神性真理;“荣耀”是指由此流出的聪明和智慧,这聪明和智慧显为光,在天使面前显为灿烂的光芒。这灿烂的光芒含有从出自主的神性真理流出的智慧和聪明在里面,就是圣言中那被称为“荣耀”的。“人子”在内义上表示神性真理(参看2159, 2803, 2813, 3704节)。
“所有圣天使跟着祂”表示天使天堂。“圣天使”在内义上是指出自主的神性良善的真理;因为在圣言中,“天使”不是指天使,而是指那些来自主的事物(参看1925, 4085节)。天使是从主的神性良善发出的真理之生命的接受者;天使照他们接受它的程度而为天使。由此明显可知,“天使”表示这些真理。由于此处论述的主题是每个人死后的状态,以及每个人照自己的生活所受的审判,故经上说“所有圣天使跟着祂”,以此表示审判将通过天堂实现;因为神性真理的一切流注都通过天堂进行。没有人能接受直接流注。
“祂要坐在祂荣耀的宝座上”表示审判,因为“宝座”论及主的王权,主的王权就是神性真理(1728, 2015, 3009, 3670节),神性真理就是那审判的起点和标准。
“万族都要聚集在祂面前”表示所有人的一切良善与邪恶都将变得显而易见,因为就圣言的内义而言,“(民)族”表示良善,在反面意义上表示邪恶(1259, 1260, 1416, 2588e, 4574节);因此,“万族都要聚集在祂面前”表示良善与邪恶将显现在神性之光中,也就是神性真理所流出的光中。
“祂要把他们彼此分开,好像牧羊的分开绵羊山羊一般”表示良善与邪恶分离;因为“绵羊”是指那些处于良善的人,“山羊”表示那些陷入邪恶的人。严格来说,那些处于仁爱,并由此处于信仰的人才被称为“绵羊”,那些处于信仰,但未处于仁爱的人被称为“山羊”;此处论述了这两种人。“绵羊”是指那些处于仁爱,并由此处于信仰的人(参看2088, 4169节),“山羊”是指那些处于信仰,未处于仁爱的人(4769节)。
“把绵羊安置在右边,山羊在左边”表示照着源于良善的真理和源于邪恶的虚假分离。在来世,那些处于源自良善的真理之人实实在在出现在右边,而那些陷入源自邪恶的虚假之人也实实在在出现在左边。因此,安置在右边和左边就是照取决于生活的次序安置。
4730.“我们且看他的梦将来怎么样”表关于祂的宣告因他们的算计而变得虚假,并被他们视为虚假。这从“梦”的含义清楚可知,“梦”是指宣告(4682节)。由于这些宣告在他们眼里看似虚假(4726, 4729节),故“梦”在此表示关于神性真理的宣告,尤表这一宣告:主的人身是神性;按照他们观点,这些宣告是错的、假的。它们还被他们视为虚假,这一事实由他们说:“我们且看他的梦将来怎么样”来表示。关于主的神性人身的宣告被坚持唯信的信徒看似并继续看似虚假,这一事实从刚才所述(4729e节)可以看出来;因为由恶欲的生命所产生的确认并没有其它表现。
恶欲的生命之所以导致对虚假的确认,还因为他不知道何为天堂,或何为地狱,也不知道何为对邻之爱,何为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即便他们知道这些事,事实上仅仅是想知道,他们的思维也完全不同。如今,除了认为对邻之爱就是将自己所拥有的给予穷人,用自己的财富帮助别人,竭尽所能地向他行善,不管他是好是坏之外,谁还知道别的?并且他若真的这样做,就会丧失自己的财富,让自己陷入穷困潦倒,所以便弃绝仁爱的教义,转而信奉信仰的教义;然后用许多观念来让自己确认反对仁爱;如用这一观念:他生在罪中,因而根本无法凭自己行任何良善;即便做出仁爱或虔诚的行为,也不可避免地将功德置于其中。当他一方面这样思考,另一方面又被恶欲的生命驱使时,就会使自己站到那些声称唯信得救之人那一边。他因如此行而更加确认这个观念,直到确信仁爱的行为并不是得救所必需的。一旦这些观念被明确下来,他就很容易陷入一种新的观念,即:由于这就是人的本性,所以主提供了被称为信的得救方法;最终陷入这种观念:即便在死亡的最后一刻,他也会得救,只要他满怀信心或信靠地声称神因顾念圣子为祂所受的苦难而怜悯他,完全无视主在约翰福音(1:12,13)和其它许多地方所说的话。正因如此,唯信才在众教会被公认为本质要素。不过,唯信并未以这种方式处处得到承认,因为教区牧师没有因传讲唯信得到什么,只因传讲行为而有所得。
不过,这些人若知道何为对邻之仁,就永远不会陷入教义的这种虚假。仁爱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涉及自己的职责或职能的一切事上行事正直、公正。例如,一个法官若依法惩治作恶者,而不是出于热情行事,就是受对邻之仁驱使;因为他渴望那个人重新改造,因而渴望他得益处,还想要对社会和他的国家好。他惩治作恶者是为了防止他继续危害社会;因此,如果作恶者得到改造,他就能爱他,就像父亲爱他所惩罚的儿子那样。他便这样爱社会和他的国家,而整体上的社会和国家就是他的邻舍。其它例子也一样。蒙主的神性怜悯,我们将在别处充分讨论这些问题。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